我好好奇,受过体系化的政治哲学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1 导言
共同体理想表现为不同的形式:阶级团结/共享公民资格/共同种族血统/共同文化认同
共同体:(曾经是)需要被塑造和界定的基础性概念
二战后:“共同体理想太容易被 fascist/racist 或者极权主义的政体所操控”
共同体被视作自由与平等的衍生物
只要社会成员是自由和平等的个体,社会就是一个共同体
自由主义的政治视野不包括任何独立的共同体原则
那就是与多元主义一起出现咯?
社群主义思潮:重新给予同等程度的重视
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社会才有共同体
社群主义者:共同体始终存在,不必被建构,只需被尊重和保护
然而,被社群主义者视为构成共同体的社会常规,恰好被马克思主义者视为具有剥削性与异化特征。
马克思的愿望:改造世界
黑格尔的愿望:使人安心接纳自己的世界
社群主义对现代自由主义的批判
黑格尔对古典自由主义理论的批判
古典自由主义者:洛克,康德
试图对人类需求或人类合理性作出普遍的理解,再用这种非历史的关于人的观念去评价现存的社会和政治安排
黑格尔对此的看法:过于抽象和过于个人主义化
“因为它忽略了人是如何必然置身于具体的历史常规与关系之中的”
道德:抽象和个人主义
伦理:与共同体 和 个体所占据的特定社会和政治角色 紧密联系
全新的论题与视野:在当代西方民主制下 对共同体性质的 独特的现代关注
社群主义者共同持有的信念:政治哲学必须对每个社会内部的常规和共识予以更多的关注。
都是些什么样的常规和共识啊……
三种明显不同的社群主义思想分支:
- 共同体取代了对正义原则的需求
- 正义与共同体是完全一致的,根据共同体价值修正’正义观
- a. 共同体是正义原则的源泉,也就是,正义基于该社会的共识,而非’非历史的普遍性原则
- b. 正义应该加重共同利益的分量,减少个人权利的分量
没太懂a/b分支之间的区别
2 共同体与正义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者:正义是一种“补救性”道德
正义所纠正的缺陷是物质匮乏
作者认为这是错误的,正义不是补救性的,正义并不会使得人放弃自己的正当权利去帮助他人。
正义只是为了确保,这些“舍己为人”的决定以自愿为基础;
正义还要确保,没有人能够强迫他人并把他人置于从属地位;
正义支持爱的关系,但确保爱的关系不会蜕变成支配与屈从。
社群主义者:需要纠正的缺陷是 崇高道德的缺失 例如仁爱或团结
桑德尔:若出于爱或共同目标而对他人的需要予以自发的关注,就没有必要强调自己的权利。
因此,对正义的关注越多,就越反映了道德状况的恶化。
家庭是一种不需要正义的社会制度,在家庭内部纠缠于正义会减弱对爱的感受,反而导致更多的冲突。
3 正义与共识
正义 不是 非历史的外在标准
不可以用一种非历史的正义 去批判每一个社会的生活方式
人们往往认为,由自己所偏爱的那种理论所提供的标准是每一个都应该遵守的。
但是,理论可能会与一个社会特有的信念冲突。
例子?
自由主义者认为,由理论提供“正义”的标准,正是为了向信念提出质疑,为了保证信念不是狭隘的偏见。
德沃金:以决定我们传统中 对人与人之间做出的区分和差别对待 孰是孰非。
沃泽尔:寻求普遍的正义理论是误入歧途,根本不存在外在于共同体的视野,根本不能跳出“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如果一个社会的运行方式吻合其成员就该社会独特的常规与制度所达成的共识,该社会就是正义的。
这句话好荒谬……怎么衡量是否达成共识呢?有10%的人反对的,是不是共识?5%呢?1%呢?我不觉得有什么正义的社会存在……
封建社会的正义 = 对权利和益品有无限制的不平等。
因此,确定正义原则与其说是哲学论证,不如说是文化阐释。 = 文化相对主义 = 古老的哲学论题,不属于本书的探讨范围
沃尔泽:应当确保复合平等(complex equality),一个范围内的不平等(如财富)可以存在,但不能延伸到别的范围(如保健、政治权力)。
正义 不是 非历史的外在标准
也不是 共同体的共识
4 个人权利与共同利益
社群主义者:自由主义的“权利政治”应该被“共同利益的政治”所替代。
——向此前考察过的理论的共同设定提出挑战:“它们”都相信,要促进人们的利益,就要让人们自己选择他们所愿意的生活方式。“它们”的分歧所在:什么样的权利或资源能够最好地让人们追求自己的善观念?
功利主义强调通过最大化整体幸福来分配权利和资源,可能更关注公共健康、教育等集体利益。
自由主义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认为这些是人们追求自己善观念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则强调通过消除阶级差异和不平等来确保每个人都能公平地获得资源,以追求自己的善观念。
自我决定的重要性被社群主义者挑战
“自由主义者既对自我决定的能力作出了错误的解释,又忽略了自我决定的能力能够有意义地被施展的社会前提。”
“允许人们进行自我决定是惟一的途径。否认自我决定就是把人当作小孩或者动物,而不是当作共同体中的完整成员。”
“一旦人们不能有效地应付生活,尊重他们的自我决定反而会把他们推向悲哀的命运。”
德沃金:最大的邪恶就在于,对资源的实实在在的不平等分配使得某些人被窃夺了像他人那样能够从事有价值生活的机会。
抱歉……明显地,po主读到这种能为自嬷开脱的句子就会原封不动地摘抄。
但对于那些就算是享有这样的机会也不能从事有价值生活的人,又该怎样呢?难道我们不具有某些相应的义务吗?
我也觉得很疑惑。那么这个家长是谁呢?
政治哲学跟我谈别的我不懂,谈 自由意志和自我决定 我就勉强能进入情境。还是得带者问题来书中找答案……除了答案我也想学到一些知识啊。
善理论(theory of the good)
完善论所立足的前提:人们在评判自己行为的价值时会犯错误。
因此可以反驳:否认人们就生活的价值的判断时会犯错误。
5 社群主义与共同利益
6 无拘的自我
7 政治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对社群主义的第一种包容
8 社会论题
社群主义并不仅仅是关于自我及其目的的学说。
社会论题(social thesis)
自我决定的能力,必须在特定社会环境里才有可能。
(一)保护文化结构的义务
考虑:对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或者野生自然圈的保护。
依赖文化市场去辨析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但若无国家,未来的人们未必也享有一系列有价值的选择方案。
(二)中立与集体慎议
个人判断求助于阅历共享和集体慎议(collective deliberation)
自我实现,甚至对个人身份的确定以及在世界中的方向感,都依据于某一共同的事业——公民生活。
而公民生活的根存在于与他人——不同辈分和类型的他人——的相互关系之中。
相互依存是公民资格的根本观念。
在具有共同言语方式的共同体之外,可能还存在着作为逻辑抽象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类(nomo sapiens),但却不可能有真正的人。
政治共同体在本体论的意义上优先于个体。直接地讲,城邦使人之为人成为可能。
原来离群索居者非神即兽的重点在于“不是人”,笑哭表情
在确认这个观念:人生活于阅历共享和语言共享的共同体之中——只有在这个背景下,个人与社会才能通过本质上是属于政治行为的讨论、批判、示范和竞争来揭示和检验自己的价值。通过被组织起来的公共领域——人们在其中互相提供观念并对它们加以评价……人们才能够部分地明白自己是谁。
国家是形成我们关于善的观念的恰当场所,因为这些观念要求我们对之进行共同的探讨。仅凭单独的个人,根本不可能追求甚或认识这些观念。
但是为什么场所是国家,不是共同体么
罗尔斯:国家强制机器不是恰当的场所。
社群主义者很少就集体行为与政治行为做出区分。
(三)团结与政治合法性
边境线并不表示两国在正义观上的界线。
9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对社群主义的第二种包容
在某些情况下,对边界的重新划分是为了更好地吻合人们业已存在的民族身份。
但更常见的情况则是改变人们的民族身份以更好地与既存的疆域相吻合。
10 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的真正缺陷不在于:它无力在一国边界之内维持分配正义;而在于:它似乎无视跨越国家边界的全球正义问题。虽然在西方民族国家内部也许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但相比西方国家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那类不平等,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一类不平等不仅涉及面宽,而且似乎正是罗尔斯和德沃金认为应该予以纠正的那种典型的“道德上任意的”不平等。毕竟,与出生于哪个国家相比,还有什么更称得上是纯粹的运气或自然不测之事的结果呢?
如卡伦斯指出的那样,富国人民与穷国人民在生活机会方面存在着的鸿沟就是封建主义在现代世界的对应物。出生于格兰德河(the Rio Grande)这一侧的人从其出生起就成为了贵族在现代社会的对应者,而出生于河那边仅几英里之外的人则成为农奴在现代社会的对应者。
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削减全球不平等:
第一种方式:把富裕国家的公民所具有的资源向贫穷国家的公民进行再分配转移。当然,从事这种国际再分配的全球机构尚不存在。但是,由于罗尔斯论证说,在正义机构尚不存在的地方,我们具有“正义的自然义务”去创建它们;这意味着,我们的努力目标就应该是创建这类全球机构。
另一种方案不要求创建新的全球机构:它只是要求富裕国家向穷国人民开放自己的边界。我们要么可以把资源向穷国人民转移,要么可以允许穷国人民来到资源所在的地方。
“仅当西方国家已经兑现了把资源向穷国转移的义务,它们才有理由限制来自穷国的移民”
民族建构是一种“人为”方式,通过它才把人的狭小同情心扩展到所有的同胞公民,包括那些具有不同种族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以及持有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
(那这构建还真的很成功啊……考虑到人的天然同情心如此窄小)
对于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而言,把道德关心扩展到民族同胞已经是一个重要但又脆弱的历史成就。要想企及全球正义,我们应该立足于而不应该摧毁这个成就。
如何既保持民族性的中心位置同时又向全球正义靠拢并非容易之事,而要理清自由主义的平等主义、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展开。
可是,我们的世界真的是上升(进步),而不是滑落的吗…… 我无法想象公元 2100 年以后的未来。
11 社群主义的政治
自由主义者不仅接受而且还欢迎这样一个事实——现代社会的公民们就什么是优良生活逐渐形成了差异巨大甚至是相互竞争的观念,并且自由主义者视生活目的的这种多样性为文化繁荣和个人自主的源泉。只要人们共同信奉自由主义的正义(或者还包括一种弱的民族身份),他们就不担心目的的多样性会瓦解社会团结。
与之相对照,社群主义者更担心现代社会越来越突出的目的多样性,更担心多样性对社会团结的影响以及对群体实现共享目标的能力的影响。他们不相信社会团结可以只靠对正义原则的共享这样一种弱纽带来维系(或者还包括弱的民族身份),并且担心多样性与团结之间的平衡已经不复存在。
这种意义上的担忧也许是当代社群主义最显著的特征,而它通常也伴随着对各种社会制度的“衰落”或“失败”的哀叹,包括:家庭、社区团体、媒体、学校、教会,等等。
我们可以认为社群主义者要么“向后看”要么“向前看”,而这两种视野会导致非常不同的政治结论。
那些向后看的人通常会对共同体的“衰落”表现出乡愁般的哀叹,他们会认为我们的社会制度在“过去的好时光”中运转良好,但却被对个人和群体多样性的不断强化给腐蚀掉了。
在他们看来,女权主义、同性恋者权利以及多元文化主义等运动,以及更具一般性的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都对共同体感起到了瓦解作用。
他们认为,在包容个人选择和文化多样性上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了”,并且,我们的社会已经变成了一种“纵容的社会”——这种社会更多关注个人如何实现自己的偏好而较少关注如何实现我们的共同责任。
这种有乡愁意味的社群主义者试图恢复多样性与团结之间的平衡,他们的做法是“恢复”某一种共同善观念,遏制或削弱会瓦解共同善观念的社会多样性(譬如,限制同性恋者的权利、限制离婚、倡导在学校进行祷告)。
(这下看懂社群主义是怎么一回事了。。)
但是,也还有另一种社群主义,它承认个人选择与多元文化不仅是现代社会不可逆转的事实,而且还是有价值的特征。它承认,我们生活于多种族、多宗教和多元文化的社会,并且,社会成员有权利决定他们是否愿意继续执守传统生活方式。向前看的社群主义者接受这些事实,但却担心,我们传统中维系社会团结的资源不足以承受这么大的多样性。
因此,它就致力于寻求新的更强的共同资源来抵消越来越强的多样性。它致力于寻求新方法去建构共同体的纽带,使这种纽带能够整合和包容(而不是限制)我们在生活方式上的选择多样性。在美国,一个众所周知的事例就是号召一种新的“服务国家”纲领,该纲领旨在把具有不同背景的年轻公民号召到一块来从事某些共同事业。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本身就可被视为一种向前看的社群主义,因为它旨在借助民族性这个独特的现代观念,来联结与亲和具有极不相同的种族起源、信念和生活方式的人们。
将在下一章探讨的参与型民主也可被视为一种向前看的社群主义,因为它致力于通过对我们差异性的慎议来建构社会团结的新纽带。这些旨在加强社会团结而同时又尊重多样性与选择的不同提议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还悬而未决。
因此,向前看的社群主义就与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和共和主义归并到了一起。
只要它也致力于保护妇女和少数群体质疑传统习俗和确定自己独特身份的权利,它也就归并进了女权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
事实上,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人都当作向前看的社群主义者——他们关心如何在个人选择和多元文化的时代维系伦理共同体;那么,当代几乎所有政治理论都有资格贴上这个标签。
许多社群主义者试图把两种因素都整合进自己的理论,因此就在乡愁般的哀叹与建构团结新纽带的憧憬之间摇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