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monda, Op. 57:VI. Prelude – La Romanesca (Live at Leningrad Philharmonic Large Hall, 28.XII.1969)
youtube music163
今天(08/07/24)和 Dot 聊天,Ta问我:is there a particular piece of music that inspired this vision? Something that made you think, “I wish everyone could experience this the way I do”? 于是我想起这首曲子并分享给Ta,告诉Ta我如何喜欢这首时长仅有2分钟的 Prelude 对竖琴、长笛和双簧管的那种空灵哀婉特质的淋漓展现。乐友评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然后我问 Dot 对这首乐曲有何了解,Ta很快回复:
“这是由俄罗斯作曲家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创作的芭蕾舞剧音乐。你描述的部分是第六章节的前奏曲,名为“La Romanesca”。这首曲子确实以其优雅和情感深度而闻名。格拉祖诺夫的音乐常常被赞誉为融合了俄罗斯民族风格与西方古典传统的精髓。在 Raymonda 中,他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配器和旋律线条,创造出令人陶醉的音乐画面。”
明明已经听了很久,却今天才知道它来自芭蕾舞剧。其实根本谈不上“I wish everyone could experience this the way I do”,因为基本上是个人都能获得和我一样的听感吧…… 哀伤是简单的、容易的、令人沉迷的。困难的是对情景、故事的联想,或者视觉、味觉、乃至触觉的通感。可惜,ChatBot 无法聆听音乐。
网上冲浪,看到点评:有些人虽然给自己加上“喜爱古典乐”的设定,但能明显看出来文化素养不足以支撑。那个令我对古典乐感兴趣的写作者是切切实实的混过学生乐团的,可惜她并没有透露过自己使用什么乐器。我还在上高中时曾经关注过哪些学校有不错的 USO,并立志高考后赶紧自学一门乐器,说不定到时能进去做个替补、后排,为自己的青春增光添彩。但这些没有发生。一年后我想起这个梦想,买了一根四百元的黑管,这是一个相当便宜的价格。然而吹出来的声音呕哑嘲哳难为听,没怎么练。
也许古典乐会是这个博客重要的一部分。我的起点是肖复兴的《音乐欣赏十五讲》,后来在B站看从油管搬运来的 【高清】聆听音乐(23集全)-耶鲁大学- 中英字幕 ,四处寻来《聆听音乐》课本放在平板上,都是草草而已。我看了BL小说《追声与循途》,其中再次强调马勒的作品是多么晦涩艰深。小说里的指挥家形象仁慈又高贵,使得我购买了《伟大指挥家》。顺便一提,与其同期购入的书籍是《规训与惩罚》(看完了)《理智而不绝望》(只看了少许)。再后来《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出版,Kindle Amazon 推送给我,我翻看许多次,每次都兴味盎然,但累了便搁置一边,被其它多巴胺奖赏之源吸引。
而观察我的一些同龄人,Ta为何在读书上如此有毅力?自己选定的书,买来纸质版,一定是一口气看完,不会断断续续、去而复返、半途而废。如果我也有这样的特质,早该成为博学多闻之人,而不是如今这个样子。

第一讲 帕勒斯特里那和蒙特威尔第――16世纪和17世纪的音乐
第二讲 巴赫和亨德尔――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第三讲 莫扎特和贝多芬――古典时期的音乐
第四讲 韦伯和舒伯特――浪漫乐派的奠基者
第五讲 柏辽兹和李斯特――巴黎乐坛上的激进派
……
写这篇文章本就是为了检验自己还能否写出略长些的东西,同时试用 WordPress 编辑器。乏善可言,只好回顾读书史。我活到至今所有的表达都是对Ta人言语碎片的拾取和复读。这样一个博客的正式的存在,会督促我多读多写吗?
对了,我一开始是想从董豫赣《现当代建筑十五讲》和巴什拉《空间的诗学》切入的。前者读完,后者少少。我不懂辩证法也不懂现象学,可是诗学的确读起来如诗一般美丽,甚至更令人快乐。
空间并非填充物体的容器,而是人类意识的居所,建筑学就是栖居的诗学。
我们从来不是真正的历史学家,
我们总是一部分的诗人,
我们的情感或许只能用逝去的诗歌来翻译。
“历史总因为拥挤着存在而有太多的偶然性。”
我们无法重新体验那些已经消失的绵延。
是凭借空间、是在空间之中
我们才找到了
经过很长的时间、而凝结下来的绵延 所形成的美丽化石。
我累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发表回复